本會沿革

本會成立於1953年2月,初期會員均為產製醫用藥棉、紗布等耗材,因而訂會名為「台灣省藥棉工業同業公會」,因受產業結構逐年變異及行政區域重劃等因素,本會會名歷經五次修訂,最後於2013年7月1日更名為「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Taiwan Medical and Biotech Industry Association),延用迄今。

目前會址設於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5段609巷6號3樓之3(湯城園區),本屆(第21屆)理事長為雃博股份有限公司李永川董事長、監事會召集人為明達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威董事長接任,秘書處會務人員共6人,會員廠約409家。 會員廠主要產品項目:醫療用耗材(紗布、繃帶、手術衣帽、輸液套管、注射針筒、各種消毒袋類、手術/檢診手套)、醫院設備(嬰兒保溫箱、各類手術床/檯、手術燈、牙科X光機、牙/眼科治療檯椅、檢驗室儀器、包藥機、叫號器、手/電動病床)、復健器材(氣墊床、手/電動輪椅、電動車、柺杖、義肢、護具/護膝/護肘)、醫療儀器(生化分析儀、血糖測試儀、居家血糖量測儀、體外震波碎石機、電子/水銀血壓計、電子/水銀體溫計、超音波診斷儀、經皮神經刺激器、低週波治療器、高壓氧艙)、診斷用檢驗試劑(驗孕試劑、CEA、PSA、A、B、C型肝炎)、生醫材料(人工腎臟、人工髖關節、骨釘、骨板、隱形眼鏡及藥水)等。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材產品的前十大進口國並無顯著變化,僅有第6~10大進口國排名間有些微變化。2018年美國是我國最重要的進口國,占有率達32%;其次為德國,約佔11%,再者為日本與中國大陸,2018年兩者比重已經相當接近,也顯示出中國大陸的進口比重持續攀升中,主要與國際大廠在中國大陸設廠,故由中國大陸進口至台灣販售有關。此外,由前十大進口國的比重分析也可知,美國、德國及日本等前三大進口國,約占整體進口值63%;前十大進口國的進口比例也達81%以上,我國進口來源集中度高,整體市場結構相對穩定。

另外,我國醫療器材產品的前十大出口國也無顯著變化,僅有第6~10大進口國排名間有些微變化。2018年美國是我國最重要的出口國,出口比重達25%;其次為日本,約佔16%,再者為中國大陸、德國與英國,分佔11%、5%與4%。這些地區支撐了台灣產業的出口能量,約佔整體出口比重達六成,顯示台灣出口地區仍以歐美等地為主,台灣醫材產業表現,也連動歐美地區的經濟與醫材採購需求表現。

以2018年為例,台灣醫療器材出口前十大產品約占總出口值的66%,比重逐年微幅增加,顯示台灣總能在單一品項上受到市場肯定,並發揮優勢創造規模經濟。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優勢品項也不斷隨著時間與市場需求而有變化,從以往的手套、醫用耗材、電子血壓計到現在的隱形眼鏡與血糖計,每段時間的優勢產品也會有些變化,也直接呈現在台灣的前十大出口品項排名上。

由於全球醫材產業目前仍是大通路和大品牌佔據絕大部分市場比重,台灣醫材廠商多屬中小企業,資金與規模程度與國際大廠差別甚大,在品牌通路與行銷著力點上,較無法抗衡。因此,部分產業在有效整合下,若能透過優勢互補的方式,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之集體戰,取代個別產品單打獨鬥,增強推廣力道。此外,除了上 述橫向間地整合,透過成立通路品牌的方式外,亦可進行縱向間地整合,成立代理公司,擁有齊全的產品線,也是一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來帶動整體銷售。建議廠商在發展通路品牌時,也需要注意市場選擇與後續通路布建的議題,由於不同市場會有不同的在地特性,在部分國家經濟規模未達一定水平時,當地人民對於新 興的品牌認知度較低,如何透過與當地代理商有效的合作,成功布建產品通路,是廠商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資料庫最新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醫療器材進口773億新台幣,出口686億新台幣,進口金額較2017年成長6.6%,出口金額較2017年成長10.8%,顯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持續成長,且具有相當高的市場出口競爭力。

本會章程

工會章程(1) 工會章程(2) 工會章程(3) 工會章程(4) 工會章程(5) 工會章程(6)

贊助會員參加辦法要點

贊助會員參加辦法要點

理事長的話

李永川

  醫材公會自創會至今已經有70餘年,長期以來成為代表生技醫療器材製造業的全國性公會。醫材公會也在歷任理事長的帶領下,在國內生技醫療器材產業發展的數十年來,扮演產業與政府的重要溝通樞紐。

  本人長期參與醫材公會事務,深知公會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為了產業的未來發展,將「高值化」、「國際化」與「數位化」三個發展方向做為公會未來的發展策略,以進一步透過公會來協助醫療器材產業進行升級。

  其中「高值化」將藉由國內法規與國際接軌,運用AIoT等新技術提升醫材價值服務,及爭取醫學中心專家臨床治療認同,共同來提升價值。「國際化」將著重在南向國家建立台灣醫材國家品牌,爭取當地醫學專家認同。「數位化」則將創建數位辦公室平台,邀請年輕世代的醫材創業家共同建置,以數位行銷思維及轉型將台灣醫材推廣到國際。

  感謝醫材公會歷屆理事長及理監事會為公會建立了良好的基礎,為醫療器材產業打造優質服務平台,更為產業會員、政府及各地醫療專家建立互利共榮的溝通平台。本人作為一位長期致力於醫療器材產業的從業者,深知產業所面臨的是很多的機會,同時也是很大的挑戰,故期望進一步為醫材產業貢獻心力、當一個擺渡人,相信未來台灣醫材的價值會大幅提升,台灣會有更獨特性的醫材和服務模式。

組織架構

成立宗旨

本會以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並謀劃醫療器材工業之改良推廣,促進經濟發展為宗旨。

組織架構

業務功能

活動委員會

Activity committee

對外:
配合與支持公會及其他委員會舉辦各種公開性活動,例如: 國外貿訪團之洽談會,法規說明會,產學研醫媒合會等。
對內:
*安排至中南部召開理監事會。
*參訪法人或其他單位,例如: 工研院,金屬中心等。
*不定期舉辦踏青或聚餐等行程,以拉近各會員彼此間距離。
此外,若國內外有重大災難發生,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之心態,也將舉辦籌募活動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法規委員會

Regulation committee

*因應產品線不同,回應會員要求,促進法規合理化
*扮演溝通平台,協調法規訂定及新法規介紹,以爭取公平法規管理環境
*加強試場秩序,嚴格執法
*加入全球法規調和系統,力求與世界同步
*嚴格監督服貿與貨貿協定,要求對等、透明及利益最大化
*促進政府效率,避免研發浪費

兩岸事務委員會

Cross-strait committee

*兩岸貨貿的清單,受影響的會員及配套措施的建議
*兩岸醫材認證共同平台的建立與參與
*蒐集大陸各地可能的採購資訊
*兩岸合作商機的媒合與篩選
*會員在大陸所發生的問題協助解決
*會員在大陸投資計畫的協助

外貿委員會

Foreign Trade committee

*展覽公司議價,爭取會員權益
*增加/邀請公協會參與及互動
*商機的媒合
*現有的展覽外,開發新興市場

公關委員會

PR committee

*宣傳及掌握時間性與時事議題,對外媒體發放新聞稿表達公會立場
*搭配各委員會活動,發放新聞稿,提高公會能見度,並提高活動能見度

產學研醫委員會

Academic committee

*結合產、學、研、醫四個不同領域功能的委員會,期望近期內能在工會建立一個溝通的平台,利用申請國家計畫的補助尋找專業的人才,技轉來自學研單位嶄新的技術,或協助會員核心技術的提升以及製造成本的降低,甚至獲得市場行銷的資料與推廣。
*特別將「醫」納入連結,是希望借重台灣的醫療院所幫助會員作研發產品驗證外,更希望在會員產品上市後爭取國家的經費補助,藉由醫療單位的臨床測試與回饋,使會員的產品更加優質,讓台灣製造的醫療器材能廣泛使用於國內的醫療市場,並利用醫療期刊發表和臨床的報告,推展MIT醫療產品到全世界。

理監事名錄

理事長: 李永川
常務理事:

何國梁、黃大可、曹天民、蔡國田、陳建志、李宜勳、張豐聯、梁晃千

理事:

賴柏樺、謝達仁、江孟洸、許翠華、徐志豪、林久喬、張雅欣、吳煥輕、洪一平、黃士修、張可佳、廖子傑、蔡凱閔、陳朝旺、鄭舜遠、鄭羽良、鄭竹明、陳彥宇

監事會召集人: 王威
常務監事:

張明正、王婉玲

監事:

林珊如、唐宏生、蔡雪紅、洪崇峻、張凱、鄭鴻君

入會方式

衛生署於87年8月10日會同經濟部公告「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及「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注意事項,並於88年2月10日起實施,凡衛生署83年7月5日(衛署藥字第83040659號)公告列為應辦理查驗登記之28類醫療器材者,皆應於93年2月9日前取得「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認證。

另衛生署於89年6月21日公告「醫療器材分類分級」及其管理模式等相關規定,凡「醫療器材分類分級」中所列之醫療器材,均應於94年6月20日前取得「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認證。

貴公司是否已掌握相關訊息?如果 貴公司無法正確的掌握最新訊息,建議貴公司立即申請加入本會,因本會受主管機關(衛生署、工業局)委託,執行各項輔導及資訊轉達工作,加入本會能迅速掌握政府各項管理法令、研究發展、融資及輔導之訊息,對維護公司之權益,有絕對之助益。

申請入會辦法

一般會員

 (1)凡申請加入本會為會員者,應遵守本會一切之決議及有關規章
 (2)應備資料:
   a. 公司變更登記表、工廠登記證、製造業藥商許可證(影本各 一份)
   b.會籍登記卡、代表登記卡(正本各一份)
  
   下載位置:

 (3)申請入會案,須經本會審查通過後,本會將以正式公文通知繳費費用包含:
   入會費: 於核定入會時,繳納新台幣5,000元
   常年會費:每月1,000元,一年一期,每期應繳納12,000元
   ※本會於每年12月初寄發隔年繳費通知單,俟繳費後再寄正式收據。
 (4)如有其他疑問,歡迎與本會聯繫
 (5)本會網址:www.tmbia.org.tw
   電子郵件信箱:tmbia@tmbia.org.tw


贊助會員

 (1)凡申請加入本會為會員者,應遵守本會一切之決議及有關規章
 (2)應備資料:
  贊助會員入會同意書(正本)
  
   下載位置:

 (3)申請入會案,須經本會審查通過後,本會將以正式公文通知繳費贊助會員每年之贊助會費為新台幣參萬元
   ※首次入會按月收取至當年底,次年起按年收取。
   ※當年贊助會費得依物價變動經理監事聯席會通過而調整之。
 (4)如有其他疑問,歡迎與本會聯繫
 (5)本會網址:www.tmbia.org.tw
   電子郵件信箱:tmbia@tmbia.org.tw